工信部、國家標準委聯合印發《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(2024版)》




導讀
(文章來源:工信微報)
為扎實推進《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(2023—2035年)》,加強標準工作頂層設計,引領物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,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近日聯合印發《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(2024版)》。《指南》提出,到2025年,我國新制定物聯網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30項以上,引導社會團體制定先進團體標準,加強標準宣貫和實施推廣,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0項以上,引領物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快形成。
關于印發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(2024版)的通知
工信部聯科函〔2024〕206號
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、市場監管局(廳、委),有關行業協會、標準化技術組織、標準化專業機構:
為扎實推進《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(2023—2035年)》,加強標準工作頂層設計,引領物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,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編制了《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(2024版)》?,F印發給你們,請結合實際,抓好貫徹落實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
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
2024年7月22日
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(2024版)
一、技術與產業發展現狀
物聯網的技術體系主要包括感知技術、網絡與通信技術、數據處理技術等。其中,感知技術包括傳感器、條碼識別、二維碼識別、射頻識別、音視頻采集、高精度定位等技術,負責實現數據感知、采集和獲取;網絡與通信技術包括協議、接入、組網、融合等技術及設備,負責實現數據傳輸;數據處理技術包括信息模型、數據分析、數據存儲與管理、數據融合、數據接口等技術,負責實現數據交換共享、信息協同。同時,在實時業務、應用智能、數字化管理等需求帶動下,催生出邊緣計算、物聯網操作系統、數字孿生等關鍵技術,并與大數據、云計算、區塊鏈、人工智能等融合發展,實現全面感知、泛在連接、安全可信、智能應用。
經過多年來快速發展,我國物聯網產業已形成龐大市場規模,在技術創新突破、行業融合應用、產業生態培育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。伴隨新興技術持續演進、行業應用融合發展,亟需完善物聯網標準體系,推動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。
二、總體要求
到2025年,新制定物聯網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30項以上,引導社會團體制定先進團體標準,加強標準宣貫和實施推廣,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0項以上,引領物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快形成。
創新驅動,應用牽引。加快物聯網關鍵共性技術研究,推動先進適用的科技創新成果融入標準,持續提升標準技術水平。面向行業應用需求,協同推進物聯網與重點行業融合應用標準研制,加速構建規模化、集約化的物聯網產業生態。
系統布局,急用先行。統籌推進物聯網各類型標準研制,加強標準全生命周期管理,持續完善標準工作體系。聚焦物聯網技術創新、應用場景開拓、產業發展和安全保障需求,加快基礎通用、關鍵技術、測評方法、典型應用等標準研制。
協同推進,開放合作。充分發揮產學研用各方、產業鏈各環節的優勢力量,加強跨行業、跨領域工作協同,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的有效銜接。鼓勵我國企事業單位深度參與標準國際化活動,積極貢獻中國方案,共同制定國際標準。
三、建設思路
(一)物聯網標準體系結構
物聯網標準體系包括基礎標準、技術標準、建設運維標準和應用標準等4個部分,見圖1。基礎標準是物聯網的總體性、框架性標準,為其他各類標準提供基礎支撐;技術標準是物聯網的關鍵共性技術與融合技術標準,為實現物聯網應用提供技術支撐;建設運維標準是物聯網系統規劃、建設、運行、維護的標準,以指導各行業推進物聯網系統建設和規模化部署應用;應用標準是面向行業具體應用需求,對其它部分標準的細化,支撐各行業發展。
物聯網標準體系框架由基礎標準、技術標準、建設運維標準、應用標準等組成,如圖2所示。
四、重點方向
(一)基礎標準
五、組織實施
一是加強統籌協調。在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,推動物聯網全產業鏈上的企業、高校、研究機構等加強標準化工作協同。充分發揮標準化技術組織、產業技術聯盟等平臺作用,加強跨行業、跨領域的多標委會技術協作,共同構建先進適用的物聯網標準體系。
二是完善工作體系。建立物聯網科技項目與標準化工作聯動機制,在科技項目中強化標準核心技術指標研究,及時將先進適用科技創新成果融入標準,提升標準水平;加強物聯網標準驗證檢測、成果轉化、數字化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,鼓勵地方出臺物聯網標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政策措施。